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
茶艺的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2008年6月7日,茶艺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渊源,自成系统。
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的仪式。
唐代煮茶,多用姜盐添味,世称姜盐茶。诗人薛能《茶诗》云:“盐损添常戒,姜宜煮更黄。”
宋初流行点茶法,把茶叶碾成细末,冲出来的茶汤色白如乳。《观林诗话》载,北宋苏轼喜欢凤翔玉女洞的泉水,每次去都要取两瓶携回烹茶。
置茶器包括茶则、茶匙、茶漏、茶荷、茶擂、茶仓。其中,茶则是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茶则、茶匙、茶漏三者的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理茶器包括茶夹、茶匙、茶针、茶桨。其中,茶针用于通壶内网。茶桨则是用于撇去茶沫的用具,其尖端用于通壶嘴。
作为分茶器的茶海,又称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涤洁器包括茶盘、茶船、渣方、水方、涤方、茶巾、容则。茶船又称茶池、茶洗、壶承,是用来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
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
茶艺的技术是茶艺的核心部分。它指的是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其中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
茶艺的礼仪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
茶艺要真正体现出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需要有规范的要求。茶艺馆的服务规范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习茶艺还需要悟道。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学。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