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兴则产业兴,人才强则国家强。为进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茶叶科技普及和茶文化传播,中国茶叶学会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自2015年起先后创办茶艺师资班、茶叶审评师资班,秉承精英化的培养理念,邀请国内外100余名权威专家、学者开展系统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茶艺、审评师资人才,为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传播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硕士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一转眼从事茶行业已经有二十余年,先后从事过茶叶生产加工、茶叶采购与销售、茶叶市场运营、茶馆管理、茶叶品牌连锁运营等工作,越涉猎,越觉得“茶”里包含着无限的知识等待我挖掘和学习。
如今,我主要从事茶文化培训工作。如何培养出优秀的茶艺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茶文化传播者?即使作为一名科班出身的习茶人,仍觉自己在这条路上所缺甚多。而此时,中国茶叶学会和中茶所联合创办的茶艺师资班为在求索中的我指引了方向。师资班最吸引我的是全备的课程体系和学习计划,学员们受教于权威的师资,能得到行业内德高望重老师们的指点,必将更大程度提升所学所获,开拓视野、提升思维。我将全身心投入,以空杯心态勤奋学习。
茶艺培训在不断发展、进步,从舞台表演为主的技艺,慢慢转为如何泡好一杯茶,再升华到修身修心的传统文化。我将不遗余力的将茶艺师资班和茶叶审评师资班所学应用到茶文化教学中,正确传播茶文化,培养出更多合格的茶文化传播者,在茶文化传播的道路上尽绵薄之力。
我长期在普洱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参与茶文化科研项目多项,在学术刊物发表文章多篇,并出版著作一部《从邦崴到景迈——澜沧茶文化概述》。现阶段脚步有些停滞不前,似乎遇到了一些瓶颈,为此我不断反问自己,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茶文化是一个棵参天大树,需要在科学的土壤里不断汲取营养。我从2019年就开始关注茶叶审评师资班,培训中的审评技能学习不是为了强化而强化,是通过理论、实践、考察和测试的“系统工程”,先将知识的“地基”打好,运用到实践时才能得心应手。很荣幸成为第五届茶叶审评师资培训班的一员,我也为接下去一年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我在茶叶种植、加工、审评方面,一直缺乏系统的学习,希望自己能发挥“格物致知”的学习精神,不断夯实审评基础,补齐审评知识的短板,实现专业素养的螺旋式上升。同时也能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员们一起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这也是一种学习与突破。我很期待即将到来的全新课程,会让我的2022更加充实,更加美好。
药学毕业的我,抱着造福病患的愿望进入工作,却发现饮食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具有比药物更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恰逢其时,茶出现了,从此未曾离开。少儿茶艺和老龄茶艺培训是我的工作重点,赢得少年爱茶,茶事未来可期;培养老人爱茶,优雅健康两相宜。从事茶艺培训工作多年,感到肩上的担子不轻反重。茶艺师资班制定有系统的课程体系,涵盖了茶艺培训师所应该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拓展了音乐、美术、国学、美学等人文艺术素养。多领域的强大的师资阵容为培训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里有着行业内的专业优势,是习茶的不二之选。
茶艺培训从无到有,从粗到精,正经历着优胜劣汰的过程。初始阶段的随意、浅显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人们对茶的认识和需求,特别是少儿茶艺培训。如何保证专业、系统、严谨的培训内容成为了培训老师必须要面对的课题。我希望将所学更好地应用于实践,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茶,让茶融入更多的家庭。日日有茶香,美好过一生。
源于对茶的酷爱,我在2005年创立了仙茶美国际文化产业集团,从一名爱好者转变成从业者。这十几年来,我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化的茶文化传播活动,服务了数以万计的茶叶爱好者们。
自从参加第二届的茶艺师资培训班后,不仅收获了知识,还结交了很多良师益友开云全站,我一直期待能参加茶叶审评师资培训班,能让我在审评的技能领域夯实专业基础。求知必求正本,求学必求清源,中茶所以雄厚的师资力量、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和严谨公正的治学风范长期以来一直引领着整个行业,这是深深吸引我再次前往深造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通过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让自己的茶叶感官审评知识更加系统和规范,有效提升企业管理和培训质量。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将需要更多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才去从事相关工作,也更需要一个专业能力强的队伍来规范行业和提高技能水平。我希望自己秉承匠人精神,运用在师资班习到的专业知识,去做更多提升茶叶品质和茶文化推广的工作,为国人能品尝到一杯好的中国茶而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六年来,400余名茶艺师资和茶叶审评师资学员从这里毕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发光发热。他们遍布近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台湾、韩国、马来西亚等地区,成为了当地传播茶知识、弘扬茶文化的中坚力量。他们以及通过传帮带培养的学员在全国各大竞赛和茶事活动中一展风采,其中有7人次通过全国技能大赛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为茶行业人才队伍注入了一股有活力的新鲜血液。